【觀view深度觀察】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半,戰火非但未見緩解,反而在2025年8月底出現新一波升級態勢。從俄羅斯無人機大規模夜襲烏克蘭南部重要港口城市敖德薩,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誓言深入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再到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透露的戰後維和部隊部署計畫,這場歐洲最大規模軍事衝突正進入一個關鍵轉折點。
敖德薩遭俄軍無人機夜襲 近3萬戶陷入黑暗
8月30日深夜至31日清晨,俄羅斯對烏克蘭南部敖德薩州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無人機攻擊,這次攻擊不僅造成嚴重的基礎設施破壞,更凸顯了俄軍將能源設施作為戰略目標的作戰思維。
根據敖德薩州州長基佩爾(Oleh Kiper)和烏克蘭最大民營能源公司DTEK的聯合聲明,俄羅斯無人機精準攻擊了敖德薩市附近的4座電力設施,導致超過2萬9,000名用戶在31日清晨面臨停電困境。這次攻擊的影響範圍廣泛,其中以黑海重要港口城市切爾諾莫斯克(Chornomorsk)受創最為嚴重。
切爾諾莫斯克不僅是烏克蘭重要的糧食出口港,也是連接歐洲與亞洲貿易路線的關鍵節點。俄軍選擇在此地區發動攻擊,顯然具有深層的戰略考量。除了電力設施遭到破壞外,當地的民宅和行政大樓也在這次攻擊中受損,造成1人受傷。
基佩爾在社群媒體平台Telegram上發文表示:「重要基礎設施目前依靠發電機運作。」這句話道出了當地民眾在戰爭陰霾下的艱難處境。對於一個港口城市而言,電力中斷不僅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可能對港口作業、糧食儲存和運輸造成連鎖反應。
DTEK公司在聲明中表示,一旦獲得軍方和救援部門的許可,將立即檢查設備並進行緊急維修工作。然而,在戰時狀態下,這種修復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安全風險和技術挑戰。
澤倫斯基強硬回應:計劃深入打擊俄羅斯境內
面對俄軍的持續攻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8月31日發出了強硬的回應聲明。在與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會晤後,澤倫斯基在社群媒體X平台上發文宣布:「我們將繼續以烏克蘭防衛所需方式積極行動,部隊和資源已準備就緒,新的深入打擊行動也已規劃。」
這一宣示標誌著烏克蘭軍事策略的進一步升級。過去數週以來,烏克蘭已經加強了對俄國境內能源設施的攻擊,這種「以牙還牙」的戰術顯示了烏軍試圖將戰火蔓延至俄羅斯本土的決心。
澤倫斯基的聲明中特別提到了「縱深打擊」這一軍事術語,這通常指對敵方後方重要目標進行的遠程攻擊。對於烏克蘭而言,這種戰術不僅具有軍事價值,更具有重要的心理戰意義——向俄羅斯民眾和政府傳達一個信息:戰爭的代價不會只由烏克蘭承擔。
根據最新情報,烏克蘭軍方表示,俄羅斯在這次夜間攻擊中共出動了142架無人機襲擊烏克蘭各地。雖然烏克蘭防空部隊擊落了大部分無人機,但仍有10個地點遭到直接命中,顯示俄軍無人機攻擊的規模和強度都在不斷提升。
另一方面,俄羅斯國防部通過國際傳真社(Interfax News Agency)聲稱,俄軍在過去24小時內擊落了112架烏克蘭無人機,並成功攻擊了烏國境內的軍用港口設施。這些數字雖然難以獨立驗證,但反映了俄烏雙方在空中戰場上的激烈較量。
歐盟維和藍圖浮現:范德賴恩透露「精確計畫」
就在俄烏戰場烽火再起之際,國際社會對於戰後重建和安全保證的討論也在加速進行。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透露了一個重要消息:歐洲各國正在為多國部隊部署烏克蘭擘劃「相當精確的計畫」,而這一計畫將獲得美國的全力支持。
范德賴恩在訪談中明確表示:「川普總統再次向我們保證,會有美國的部署作為後盾的一環…那非常明確而且一再得到確認。」這一表態具有重大的地緣政治意義,它不僅顯示了跨大西洋聯盟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團結,更為戰後烏克蘭的安全架構奠定了基礎。
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這一部署計畫可能涵蓋數以萬計的歐洲為主的部隊,美國則將提供關鍵的支援,包括指揮管制系統以及情報和偵察資源。這種分工安排既體現了歐洲國家承擔更多防務責任的意願,也符合美國「離岸平衡」的戰略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安排據報在上個月川普、澤倫斯基和歐洲領導高層的會議中已達成共識。這顯示,儘管戰事仍在持續,但各方對於戰後安排的討論已經進入實質階段。
范德賴恩透露,上週「志願聯盟」的國防首長已經會晤,並「制定了相當精確的計畫」,其中包括討論「建立部隊所需的要素」。她強調,任何西方對戰後烏克蘭的軍事部署,都將支援顯著壯大的烏克蘭軍隊,後者將構成嚇阻力量的核心。
巴黎峰會在即:歐洲領袖將商討烏克蘭未來
國際外交努力的另一個重要進展是即將於9月4日在巴黎舉行的歐洲領袖會議。根據《金融時報》引述的3位外交官消息,在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的邀請下,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和范德賴恩等歐洲重要領袖將齊聚巴黎,繼續就烏克蘭議題展開高層會商。
這次會議的時機具有重要意義。在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半的關鍵時刻,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的聚首不僅是對當前軍事局勢的回應,更是對戰後秩序重建的前瞻性規劃。
根據彭博社此前的報導,約有十個歐洲盟友願意向烏克蘭派遣軍隊。英國、法國、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已公開宣布準備派遣地面部隊。這些國家的積極態度為歐盟維和計畫的實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礎。
能源戰爭的戰略考量
從最新的攻擊模式來看,俄烏雙方都將對方的能源基礎設施視為重要的戰略目標。俄羅斯持續攻擊烏克蘭的電力設施,意圖通過破壞民用基礎設施來削弱烏克蘭的戰爭意志和經濟能力。而烏克蘭則以攻擊俄羅斯的煉油廠和石油管線作為回應,試圖打擊俄羅斯的經濟命脈。
這種「能源戰爭」的策略反映了現代戰爭的一個重要特徵:基礎設施已經成為軍事衝突中的關鍵目標。對於烏克蘭而言,電力供應不僅關係到民眾的生活品質,更直接影響到工業生產、武器製造和軍事通信。對於俄羅斯而言,石油和天然氣收入是支撐其戰爭經費的重要來源。
根據《基輔獨立報》的報導,俄羅斯在7月向烏克蘭發射了6,000多架無人機,這是自2022年俄烏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任何一個月中數量最多的一次。這一數字顯示了俄軍無人機攻擊的規模和強度都在不斷提升。
國際社會的分歧與共識
在俄烏戰爭問題上,國際社會雖然在譴責俄羅斯侵略行為上達成了基本共識,但在具體的解決方案上仍存在分歧。一方面,以美國和歐盟為首的西方國家堅持對烏克蘭的軍事和經濟支持,並積極規劃戰後安全保證機制。另一方面,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呼籲通過對話和談判尋求政治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方面對於歐洲維和部隊的計畫表達了明確反對。克里姆林宮表示,反對歐洲國家對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並且反對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澤倫斯基很快見面的構想。然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曾表示,烏克蘭和平條件可納入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及德國、土耳其等國派遣維和部隊,但絕不容許烏克蘭加入北約。
戰後重建的挑戰與機遇
隨著維和計畫的逐步具體化,戰後烏克蘭的重建工作也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范德賴恩表示,歐盟將探索新的融資渠道,以提供「對烏克蘭武裝部隊的可持續資金支持,作為一種安全保證」。她強調,任何和平協議之後,基輔將需要「相當規模的軍隊,這些軍人需要優渥的薪水,當然也需要現代化裝備。毫無疑問,歐盟必須分擔責任」。
這一表態顯示,歐盟已經開始為承擔戰後烏克蘭重建的重要責任做準備。從經濟重建到軍事安全,從基礎設施修復到社會治理,戰後烏克蘭的重建將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
未來展望與挑戰
當前的發展趨勢顯示,俄烏戰爭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軍事層面,雙方的對抗強度和技術水平都在不斷提升,特別是無人機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改變現代戰爭的面貌。在外交層面,國際社會對於戰後安排的討論日趨具體,但各方在具體實施細節上仍需要進一步協調。
對於烏克蘭而言,如何在維持軍事抵抗的同時為戰後重建做準備,將是一個重大挑戰。對於歐盟而言,如何平衡對烏克蘭的支持與自身的安全考量,也需要謹慎的戰略規劃。對於整個國際社會而言,如何在支持烏克蘭的同時避免衝突進一步升級,將考驗各國領導人的智慧和勇氣。
隨著9月4日巴黎會議的舉行,國際社會對俄烏戰爭的調解努力和戰後重建規劃將更加明朗。這場已經持續三年半的衝突何時能夠結束,戰後的歐洲安全架構將如何重塑,這些問題的答案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21世紀歐洲乃至全球的地緣政治格局。
在這個關鍵時刻,各方都需要展現出足夠的政治勇氣和戰略智慧,為結束這場衝突、重建和平與穩定做出應有的努力。歷史將記住這個時代的選擇,而這些選擇將深刻影響未來幾代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