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日

洞察全球大事|挖掘中南海內幕|紅朝真相|川普2.0|深度觀察|獨家分析|追蹤AI前沿|娛樂|時尚|奇聞異事|養生熱話|真實信息小棧

探索北歐 定制專屬行程 - Wendy北歐深度旅遊
Home娛樂熱搜全智賢《暴風圈》一句台詞引爆「辱華」風暴 中國「政治玻璃心」再創顛峰?

全智賢《暴風圈》一句台詞引爆「辱華」風暴 中國「政治玻璃心」再創顛峰?

又一位無辜韓星遭遇中共「辱華」政治敏感症

【觀view牆內觀察】2025年9月,韓國「國民女神」全智賢因Disney+原創劇集《暴風圈》(Eyestorm)中的一句虛構台詞,在中國大陸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辱華」風暴。這場看似荒謬的網絡圍攻,不僅將一位演員推向輿論中心,更深刻揭示了中共長期政治宣傳下,中國社會日益加劇的政治敏感症與「玻璃心」現象。當一句無關惡意的劇情對白都能引發全國性的獵巫行動,文化創作自由與理性思辨的空間正被無限壓縮,其背後折射出的文化霸權與民族主義狂熱,值得全球深思。


《暴風圈》爭議事件始末:一句虛構台詞引爆的政治風暴

投資高達700億韓元(約3.9億港元)的Disney+原創政治驚悚劇《暴風圈》,由《淚之女王》導演金熙元執導,《分手的決心》編劇丁瑞慶編劇,並由全智賢與姜棟元首度合作主演。這部製作精良的劇集在全球各地均獲得亮眼成績,在韓國、台灣、香港等地連續多日登上Disney+點播榜冠軍,並在gooddata韓劇話題榜中位居季軍。然而,這部高品質韓劇卻因一句台詞在中國大陸引發了軒然大波。

爭議台詞的劇情脈絡:

事件的核心發生在劇集第四集。全智賢飾演的前聯合國大使徐聞柱,在丈夫遭槍擊身亡後,為調查真相並揭露美國白宮高層陰謀而決定參選總統。在得知美國發現朝鮮擁有核潛艦並計劃派兵開戰的背景下,主張和平統一的徐聞柱與一位大學教授討論全球政局。在此情境下,她帶有質疑性地說出:「為什麼中國會偏好戰爭?」

這句台詞,在劇情設定中,是一個虛構的政治角色在複雜國際局勢下進行正常討論的一部分,旨在表達角色對國際關係的思考與疑問,並無任何針對中國的惡意或歧視意圖。然而,這句話卻成為引爆中國大陸網民怒火的導火索,被無限上綱為「辱華」言論。


中國大陸網民的過度反應:無限上綱的獵巫行動

中國大陸網民將徐聞柱的這句台詞解讀為對中國形象的「政治污名化」,聲稱中國一向「不喜歡戰爭,追求的是和平」,並指責韓劇為「討好美國而刻意抹黑中國」。這種反應顯現出嚴重的邏輯缺失與過度解讀。

荒謬的「辱華」邏輯:

  • 混淆虛構與現實: 網民未能區分劇中虛構角色基於劇情需要而發表的言論,與現實中對一個國家的政治立場之間的差異。將藝術作品中的對話等同於對現實中國的直接攻擊,顯示出對藝術創作獨立性的嚴重誤解。
  • 過度解讀與針對性攻擊: 一句用於推動劇情的疑問,被扭曲為對中國的惡意指控,這暴露出某些網民將所有提及中國的內容都視為潛在攻擊的偏執心態。
  • 雙重標準: 許多批評者一邊高聲指責韓劇「辱華」,一邊卻通過盜版途徑觀看Disney+上的內容,因為Disney+在中國大陸並未提供合法服務。這種行為本身就構成了一種諷刺性的雙重標準。

無所不在的「問題搜尋」: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部分中國網民開始在劇集中進行「掘地三尺」式的審查,試圖找出更多所謂的「問題畫面」來證明其「辱華」論點:

  • 地理謬誤指控: 有網民批評劇組使用香港街景來代替劇中設定的大連場景,認為這是對「大連」的「惡意丑化」。
  • 圖案聯想: 劇中會議室地毯上的星星圖案,竟被部分網民聯想並解讀為「踐踏五星旗」,進而指控劇組「辱華」。
  • 語言挑剔: 全智賢在劇中使用普通話朗誦李白《將進酒》的片段,也被指責「聲調古怪」,是「刻意醜化唐詩」。

這種無限上綱、捕風捉影的尋找「問題」行為,完美展現了政治偏執狂的典型特徵,也反映了在高度敏感的政治環境下,任何細節都可能被放大解讀的病態現象。


商業抵制風潮:政治化的經濟制裁

這場由政治敏感症引發的風波迅速蔓延至商業領域,全智賢作為「國民女神」代言的多個國際高端品牌遭到中國網民的集體圍攻與抵制。

高端品牌無辜受牽連:

  • 海藍之謎(La Mer): 據報導,該品牌已在中國官方社群媒體上刪除了與全智賢相關的代言內容。
  • 伯爵(Piaget): 品牌官方社群媒體的評論區被大量抵制聲音占據。
  • 路易威登(LV): 同樣面臨網民要求更換代言人的巨大壓力。
  • 科沃斯(Ecovacs) 等其他品牌也未能倖免,遭到波及。

中國網民的態度極端激烈,紛紛喊出「不換代言人就換品牌」、「讓她滾出中國市場」等口號,展現出典型的集體主義式商業霸凌,試圖通過經濟壓力來迫使品牌屈從於其政治訴求。

「限韓令」重啟呼聲:

更令人擔憂的是,部分網民甚至藉此事件要求重新啟動並加強「限韓令」,將文化交流完全政治化。微博上充斥著「堅決抵制」、「限韓令鎖死」、「從此列入黑名單」等極端言論,甚至有網民感嘆「最喜歡的女演員之一也要被封殺了」。這不僅是對個體演員的傷害,更是對國際文化交流的嚴重阻礙。


韓國網民的理性反擊:捍衛文化主權

面對中國網民的抵制聲浪,韓國網民展現出相對理性的態度,並對中國網民的行為提出了尖銳質疑。

盜版觀看的諷刺:

韓國網民指出,《暴風圈》作為Disney+獨家播出的劇集,在中國大陸並未提供官方服務。這就引出了一個關鍵問題:那些聲稱「辱華」並發起抵制的中國網民,究竟是如何觀看這部劇集的?韓國網友怒斥:「中國根本沒有資格批評,因為你們是通過盜版途徑觀看的!」這一反駁點出了整起事件的荒謬核心:一邊使用非法手段觀看內容,一邊卻對內容進行道德批判。

捍衛文化創作自由:

韓國網民普遍認為,中國網民的行為是對韓國文化創作自由的無理干預。他們強調,韓劇的主要市場是全球,而非僅限於中國,創作者有權根據劇情需要設計對話,不應受到特定國家政治正確的束縛。這種立場體現了對藝術獨立性和文化主權的堅定維護。


歷史脈絡:中國「辱華」爭議的演進與政治敏感症的深層分析

全智賢事件並非孤例,它折射出中國社會長期以來「辱華」概念的濫用以及政治敏感度的病態提升。

「辱華」概念的濫用: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辱華」原本指「令人認為其冒犯、侮辱、抹黑、歧視華人、中華民族或中國人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語言、行為和政治立場」。然而,近年來這個概念已被嚴重泛化,甚至連中國大陸媒體也開始反思「辱華概念已經有些反應過度,應該加以控制」。當任何微小的細節都可能被冠以「辱華」之名時,理性討論的空間便蕩然無存。

韓流的政治化歷程:

自2016年因薩德事件導致「限韓令」實施以來,中韓文化交流便被高度政治化。韓國演藝圈頻繁遭遇涉華爭議,從服裝設計到劇情內容,任何可能被解讀為「不利中國」的元素,都可能引發軒然大波。專家指出,自「薩德」事件以及所謂的「限韓令」以來,韓國官民之間的涉華輿論出現較大裂痕,儘管「官方希望修復,但民間的負面情緒沒有明顯消減」。

政治敏感症的深層分析:

  • 集體意識的操控: 全智賢事件不僅僅是個別網民的過度反應,更是中共長期進行民族主義教育和仇外情緒煽動所造成的集體意識扭曲。通過持續的政治宣傳,普通民眾的政治敏感度已經達到病態程度,容易被煽動並參與非理性行為。
  • 文化霸權的體現: 中國網民要求外國文化作品必須符合其政治標準,實質上是一種文化霸權主義的表現。這種做法不僅損害國際文化交流,更暴露出一種狹隘的文化自大心理,缺乏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理解。
  • 理性思辨的缺失: 最令人擔憂的是,許多參與抵制的網民缺乏基本的理性思辨能力。他們無法區分虛構劇情與現實政治,無法理解藝術創作的獨立性,也無法接受不同觀點的存在,這使得他們極易被情緒和政治宣傳所操控。

國際反應與未來展望:文化交流的挑戰

這起事件在國際社會引發了對創作自由的廣泛擔憂,並可能對未來的商業合作產生深遠影響。

創作自由的擔憂:

許多國際觀察家指出,如果文藝作品都要受到特定國家政治正確的嚴格束縛,那麼真正有深度、有批判性的藝術創作將難以生存。這不僅是對藝術家表達自由的侵犯,也將導致全球文化產品趨於單一和淺薄。

商業合作的寒蟬效應:

對於國際品牌而言,全智賢事件無疑會產生寒蟬效應。品牌在選擇代言人時可能會更加謹慎,避免與可能引發政治爭議的藝人合作,以規避潛在的商業風險。這反過來將限制文化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使得國際合作變得更加困難。

媒體責任與社會反思:

在類似爭議中,媒體的角色至關重要。負責任的媒體應提供完整的事實脈絡,幫助公眾理性分析問題,而非煽動情緒或迎合極端觀點。同時,全智賢事件也暴露了教育系統在培養公民媒體素養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方面的不足,若民眾缺乏這些能力,便容易成為政治宣傳的操控對象。


反思政治玻璃心的危害

全智賢《暴風圈》爭議事件,完美展現了當代中國社會政治敏感症的嚴重程度。一句完全沒有惡意的虛構台詞就能引發全網圍攻,這種政治玻璃心不僅傷害了無辜的藝人,更暴露出中共長期民族主義煽動和仇外教育下,民眾思維被嚴重束縛的可悲現實。

當「辱華」成為一頂隨時可以扣在任何人頭上的帽子時,理性討論失去了空間,文化交流也失去了可能。真正的文化自信,應體現在包容不同觀點的能力上,而不是動輒以「辱華」為由進行網絡暴力。全智賢作為專業演員,演繹劇本中的角色對話是其職業本分,卻因此遭受無妄之災,這種現象已經到了需要全社會反思和批判的地步。

只有當民眾重新獲得理性思辨的能力,學會區分虛構與現實、藝術與政治時,真正的文化繁榮才有可能實現。否則,這種政治敏感症只會讓中國在國際社會中越來越孤立,最終受害的將是中國人民自己。


參考資料來源:明報、網易、自由時報、騰訊新聞、Yahoo香港等多家媒體報導

版權聲明

© 觀view版權聲明:本文原創內容(文字、觀點、分析、製圖等)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未經觀view事先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改寫、節錄、翻譯、散布或作商業利用。允許在合理範圍內引用並註明出處,但不得影響原作完整性。違反上述規定者,觀view將依法追究民事與刑事責任。授權申請請洽:info@guanview.com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