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日

洞察全球大事|挖掘中南海內幕|紅朝真相|川普2.0|深度觀察|獨家分析|追蹤AI前沿|娛樂|時尚|奇聞異事|養生熱話|真實信息小棧

探索北歐 定制專屬行程 - Wendy北歐深度旅遊
Home國際焦點從加沙巷戰到海外獵殺 內唐亞胡宣稱「斬首哈馬斯」為終戰唯一出路

從加沙巷戰到海外獵殺 內唐亞胡宣稱「斬首哈馬斯」為終戰唯一出路

【觀view中東觀察】截至2025年9月,始於2023年10月的加沙戰爭已延續近兩年,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代價高昂的衝突。近期,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發表的一系列聲明,預示著以色列的戰爭策略可能出現重大轉向,即從在加沙走廊進行大規模地面清剿,轉向針對流亡海外的哈馬斯高層領導人進行「斬首」行動。

內唐亞胡的「斩首」新戰略

根據最新報導,內唐亞胡在社群平台上明確指出,消滅居住在卡達等地的哈馬斯領導層,是結束戰爭並解救人質的關鍵途徑。他指責這些海外領袖「不在乎加沙人民」,並蓄意阻撓所有停火協議的達成,以無限期拖延戰爭。他宣稱:「除掉他們,就能擺脫阻挠我方所有人質獲釋及結束戰爭的主要障礙。」

這番言論標誌著以色列官方立場的一次顯著升級和明確化。在戰爭初期,以色列的目標是「徹底摧毀哈馬斯在加沙的軍事和執政能力」。然而,經過近兩年的軍事行動,儘管以色列國防軍(IDF)對加沙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並宣稱擊斃了數萬名武裝分子,但哈馬斯的組織架構和抵抗能力仍未被完全根除。游擊式的襲擊、地道網絡的殘存以及新兵的不斷湧現,使得IDF深陷治安戰的泥潭,無法宣布取得「絕對勝利」。

在這種背景下,內唐亞胡提出的「斬首」策略具有多重意涵:

  1. 轉移國內壓力:內唐亞胡政府面臨著來自國內的巨大壓力。一方面,極右翼的執政盟友要求他採取更強硬的手段,拒絕任何形式的妥協,以實現「徹底勝利」;另一方面,人質家屬和反對派則持續舉行大規模示威,要求政府優先透過談判達成協議,解救仍被扣押的約百名人質。將矛頭指向海外的哈馬斯領袖,可以向強硬派展示其不惜一切代價打擊敵人的決心,同時又向人質家屬解釋稱,正是這些海外領袖阻碍了他們的親人獲釋,從而將談判失敗的責任歸咎於對方。
  2. 尋求「象徵性勝利」:由於在加沙战场上難以取得決定性勝利,成功暗殺如伊斯梅爾·哈尼亞(Ismail Haniyeh)或哈立德·馬沙爾(Khaled Mashal)等哈馬斯高級政治領袖,將被以色列塑造成一場重大的象徵性勝利。這不僅可以提振國內士氣,也能在國際上展示以色列的情報和軍事打擊能力,從而為這場看似無止境的戰爭找到一個可供宣傳的「里程碑」。
  3. 繞過外交談判:曠日持久的停火談判在卡達、埃及和美國的斡旋下屢屢陷入僵局。核心分歧在於,哈馬斯堅持要求永久停火、以色列軍隊完全撤出加沙,並以此作為釋放所有人質的前提;而以色列則只願意接受臨時停火,並堅持保留在加沙的軍事行動自由,以防止哈馬斯東山再起。內唐亞胡的最新表態,實質上是表達了對外交途徑的極度不信任,意圖以單邊軍事行動取代複雜的談判桌。

卡達空襲的漣漪 美以關係與外交僵局的變數

內唐亞胡的言論並非空穴來風。就在他發表聲明前不到一週,以色列國防軍對卡達首都杜哈發動了一次震驚外界的空襲,目標直指當地的哈馬斯領導層。這次行動直接跨越了主權國家的紅線,使卡達這個長期扮演調解角色的美國盟友陷入極度尴尬和危險的境地。

卡達多年來在美國的默許甚至鼓勵下,收容哈馬斯政治局的領導人,目的是維持一條與該組織溝通的必要渠道,以便在危機時刻進行斡旋。然而,以色列的直接打擊,無疑是對卡達主權的侵犯,也使其調解人的角色難以為繼。

美國的反應則凸顯了其在中東政策上的兩難。共和黨資深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在空襲後訪問以色列,他坦言華府對此次攻擊「不高興」,但同時強調這不會改變美以之間牢固的盟友關係。這種「私下不悅,公開力挺」的態度,反映了美國雖然擔憂以色列的行動會引發区域局勢失控、破壞外交努力,但出於國內政治和長期盟約的考量,仍無法或不願對以色列施加實質性的约束。盧比歐與內唐亞胡共同訪問耶路撒冷西牆的行程,更像是一種政治姿態,意在向外界重申美以同盟的穩固。

這次空襲事件可能導致以下後果:

  • 調解渠道中斷:卡達可能迫於國內外壓力,驱逐哈馬斯領導人,或彻底退出調解角色。這將導致國際社會失去與哈馬斯高層直接對話的關鍵平台,使未來的任何談判都变得更加困難。
  • 區域局勢升溫:以色列在第三國領土上採取軍事行動,特別是針對一個主權國家的首都,極易引發連鎖反應。伊朗及其代理人(如黎巴嫩真主黨)可能會以此為藉口發動報復性攻擊,从而将冲突从中东的“暗战”推向更广泛的“明战”,区域战争的风险空前增高。

加沙走廊的地面實況

在政治和外交層面風起雲湧的同時,加沙走廊內部的局勢卻只有每況愈下。儘管戰爭已持续近两年,以色列軍隊近日反而加強了在加沙北部,特別是加沙市的軍事行動。他們要求當地所剩無幾的居民再次撤離,並接连炸毁了多棟高層建築,理由是这些建筑被哈馬斯用作军事据点。

這表明,即便在战争后期,以色列的軍事目標仍未完全達成,城市巷戰和清剿行動仍在持續。對於加沙人民而言,这意味着無休止的流離失所、恐懼和死亡。根據聯合國在2025年8月底的估計,儘管大部分地區已成廢墟,加沙市及其周邊地區仍有約100萬巴勒斯坦人居住。這些人在缺乏基本生活設施的環境下艱難求生。

更為致命的是早已降臨的人道主義災難。聯合國已於數月前正式宣布加沙北部進入「饑荒」狀態。這不僅僅是糧食短缺,而是由於以色列長期嚴格限制援助物資進入,導致的整個社會支持系統的崩潰。乾淨的飲用水、醫療藥品、燃料和食物都極度匱乏。營養不良在兒童中普遍存在,傳染病(如霍亂、痢疾)因衛生系統的癱瘓而肆虐。國際援助組織屢次警告,他们的人道救援行动因持续的戰鬥和以色列的准入限制而举步维艰,救援人員的安全也頻繁受到威脅。

內唐亞胡將戰爭的責任归咎于海外的哈馬斯领袖,但这无法掩蓋以色列的封锁政策是造成这场人道主义灾难的直接原因之一。當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高层政治博弈和军事打击时,加沙百万平民正在饥饿和疾病中慢慢死去。

多重壓力下的未來展望

綜合來看,內唐亞胡的「斬首」策略是其在軍事僵局、國內政治壓力和外交困境等多重壓力下,試圖開闢的一條新「戰線」。然而,這條路徑非但不是通往和平的捷徑,反而可能是一條通往更大规模冲突的引信。

  • 和平前景渺茫:將暗殺作為主要手段,意味著以色列领导层已经放弃了透過谈判达成持久和平的可能性。这种以暴制暴的逻辑,只会加深双方的仇恨,让和平对话的空間不复存在。
  • 人道危機加劇:只要战争目标转向海外,对加沙本土的封锁和军事压力就不仅不会减轻,反而可能被当作向哈馬斯施压的筹码而加重。加沙平民的苦難,在可預見的未來看不到尽头。
  • 區域穩定受損:以色列的越境打擊行为,正在严重侵蚀中东地区本已脆弱的稳定格局。这不仅考验着美国对其盟友的约束能力,也可能迫使阿拉伯国家重新评估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进程(即《亚伯拉罕协议》),并刺激伊朗采取更激進的对抗姿态。

總而言之,加沙的局勢正處於一個危險的十字路口。以色列的戰略轉向,看似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困境,實則可能引發一場範疇更廣、後果更難預料的危機。戰爭的火焰不仅未能熄灭,反而有向整个中东地区蔓延的趋势。而在這場大國博弈和軍事對抗的中心,是二百多萬被困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民,他們的生命、尊嚴和未来,正被无情地吞噬。

版權聲明

© 觀view版權聲明:本文原創內容(文字、觀點、分析、製圖等)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未經觀view事先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改寫、節錄、翻譯、散布或作商業利用。允許在合理範圍內引用並註明出處,但不得影響原作完整性。違反上述規定者,觀view將依法追究民事與刑事責任。授權申請請洽:info@guanview.com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