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view深度國際觀察】全球矚目的中美經貿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一場看似例行卻暗藏玄機的高層會談即將在歐洲上演。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貿易代表葛里爾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於2025年9月4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會晤。這不僅是自今年雙方重啟對等關稅戰以來的第四輪磋商,更因其獨特的議程設置、會談地點的選擇以及背後複雜的政治盤算,成為觀察中美關係未來走向的關鍵窗口。
本次會談的核心議題涵蓋了長期的貿易分歧、美國推動盟友對中國施壓,以及首次被正式列入公開議程的TikTok美國業務出售案。綜合分析顯示,這場馬德里會談的象徵意義可能遠大於實質突破,其主要功能是為更高級別的政治互動鋪路,並為川普政府在棘手的TikTok問題上爭取時間與政治空間。
美中馬德里會談:新一輪關稅戰下的戰略棋局
自2025年川普政府再次啟動對華關稅壁壘以來,中美之間的經濟對抗進入了新的階段。雙方在經歷了數輪的互相加徵關稅後,全球供應鏈與市場信心備受打擊。在此背景下,任何形式的對話都顯得彌足珍貴。此次馬德里會談,是雙方團隊在緊張局勢下維持溝通管道的最新努力。
根據路透社報導,會談的核心議程主要包含三個層面:
- 長期貿易分歧:這是中美經貿關係的根本矛盾所在,涉及貿易逆差、產業補貼、市場准入、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多個領域。儘管難以在一次會談中解決,但持續對話是管控分歧、避免衝突失控的必要手段。
- TikTok出售案:這是本次會談最引人注目的焦點。川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持續對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施壓,要求其出售美國業務。此議題首次被正式納入議程,標誌著其重要性已從單純的企業合規問題,上升到中美國家級別的戰略博弈。
- 對俄關係與盟友協同:美方試圖利用此次會談,向中方施壓,同時也意在向歐洲盟友展示其正積極應對中國挑戰,希望推動歐洲國家跟進對華關稅政策,以共同限制中國購買俄羅斯石油等戰略物資的能力。這反映了中美競爭已不僅僅是雙邊問題,而是牽動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聯動棋局。
TikTok的議程玄機:為延期鋪路的政治掩護
本次會談最精妙的佈局,無疑是將TikTok問題正式公開化。川普政府自去年以來,已三度延長TikTok美國業務的出售期限,最近的截止日期為9月17日,恰好在馬德里會談之後。外界普遍預期,此次會談最可能的結果就是TikTok迎來第四度延期。
將TikTok列入正式議程,此舉背後有著深刻的政治考量。對於川普政府而言,這提供了一個完美的「政治掩護」。面對美國國會內部跨黨派議員要求迅速解決TikTok國安風險的強大壓力,如果政府再次單方面宣布延期,將顯得軟弱無力,甚至可能被指責為行政不作為。然而,將其置於一場正在進行中的高層國際談判框架內,延期就從「拖延」變成了「談判策略」的一部分。政府可以對外宣稱:「我們正在與中方就此問題進行艱苦的談判,為了達成對美國最有利的協議,需要更多時間。」
如此一來,川普政府既可以回應國會的壓力,展現其正在積極處理問題的姿態,又可以避免因強制出售或直接禁止而引發的複雜法律訴訟和市場動盪,同時也為字節跳動與潛在美國買家的談判留出更多迴旋餘地。這是一步以退為進的棋,旨在用程序上的積極姿態,來掩蓋實質上的時間拖延。儘管此舉可能引發強硬派議員的不滿,但在複雜的政治現實面前,這或許是川普政府認為最務實的選擇。
為何選在西班牙?地緣政治中的多重考量
會談地點的選擇同樣耐人尋味。馬德里並非傳統的東西方外交交會點,如日內瓦或新加坡。選擇在此地會晤,是多方戰略考量疊加的結果。
- 西班牙的戰略企圖:對於東道主西班牙而言,主辦此次會談是其提升國際地位、扮演「戰略談判場域」角色的絕佳機會。西班牙首相桑傑士(Pedro Sanchez)政府近年來積極尋求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更重要的調解角色,例如提議主辦解決以巴衝突的國際會議。通過承辦中美高層對話,西班牙不僅能向世界展示其外交能力與中立性,更有機會修補自身與美國的關係。此前,西班牙因在以哈戰爭問題上的立場以及未達北約軍費標準等問題,與美國關係一度緊張。此次充當美中溝通的橋樑,無疑有助於改善與華盛頓的關係。
- 中美雙方的默契:對於中美雙方來說,選擇一個相對中立且具備高規格接待能力的歐洲國家,有助於降低會談的政治敏感性。更值得注意的是桑傑士政府與北京的關係。桑傑士曾公開稱北京為「戰略夥伴」,這一立場雖曾引來美國財長貝森特的尖銳批評,稱之為「自斷咽喉」,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正是這種相對友善的態度,使得西班牙成為北京更能接受的會談地點。對中國而言,在一個不完全倒向美國的歐洲國家進行談判,心理上更為舒適,也更能彰顯其獨立自主的外交姿態。
因此,馬德里成為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它既是北約成員國,與美國有盟友關係,滿足了美方的基本盤;同時其領導人又對華友好,迎合了中方的需求。這種「雙重身份」使其成為此次過渡性會談的理想地點。
預期成果與未來展望:鋪路石而非里程碑
綜合各方專家的分析,幾乎沒有人對此次馬德里會談能達成重大實質性協議抱有幻想。智庫亞洲協會會長、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庫特勒(Wendy Cutler)的觀點極具代表性,她認為這次會晤更像是為後續更高層級的談判「鋪路」。
真正的突破,預計將發生在更高級別的舞台上,例如川普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在今年稍晚舉行的元首會晤,或是在10月底於韓國首爾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這些場合將為兩國最高領導人提供直接對話、一攬子解決問題的機會。
庫特勒甚至預測了未來可能達成的「一攬子協議」的輪廓,這可能包括:
- TikTok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可能是一種新的股權結構安排或數據監管協議,而非最初設想的完全出售。
- 中國取消減少購買美國大豆的政策:這將直接惠及美國農業州,是川普政府在國內的重要政治籌碼。
- 美國降低對中國加徵的部分關稅:特別是與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相關的產品,以此換取中國在打擊芬太尼問題上更積極的合作。
從這個角度看,馬德里會談的功能更像是一次「對錶」和「清單確認」。雙方團隊在此次會談中,將梳理各自的核心關切和談判底線,確認哪些議題可以在工作層面推進,哪些必須留待最高領導人拍板定案。其最大的「成果」,可能就是為TikTok出售案再次延期達成默契,並為下一階段的元首級互動確定議程和基調。
一場精心佈局的過渡性會談
綜上所述,即將在馬德里舉行的中美經貿會談,是一場在關稅戰背景下精心設計的外交活動。它表面上是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貿易爭端,實則承載了多重戰略目標。
首先,它通過將TikTok正式列入議程,為川普政府解決國內政治壓力提供了巧妙的掩護,使其能夠在不失強硬立場的表象下,繼續延長出售期限。其次,會談地點的選擇反映了地緣政治的複雜性,西班牙藉此提升自身國際形象,而其在中美之間的微妙位置則為雙方提供了一個都能接受的對話平台。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此次會談本身並非終點,而是一個通往更高層次談判的「鋪路石」。它的真正價值在於管控當下分歧、確認未來議程,並為可能在APEC峰會或專門的元首會晤上達成的「一攬子協議」做準備。
因此,我們不應期待馬德里會談能帶來扭轉乾坤的突破,而應將其視為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一場長期、複雜且充滿博弈的戰略互動中的一個環節。這是一場旨在管理預期、爭取時間、並為未來真正決戰進行佈局的過渡性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