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

洞察全球大事|深挖中共內幕|追蹤AI前沿|川普2.0|娛樂|時尚|奇聞逸事|養生熱話

探索北歐 定制專屬行程 - Wendy北歐深度旅遊
Home俄烏戰爭北溪爆炸案完整真相浮出水面 7名烏克蘭突擊隊身份全曝光

北溪爆炸案完整真相浮出水面 7名烏克蘭突擊隊身份全曝光

從海底謎團到完整證據鏈,「可信否認」空間徹底崩塌

【觀view獨家深度報導】當2025年8月27日德國當局宣布已查明北溪天然氣管線爆炸案完整突擊隊的全部成員時,這起被稱為「冷戰後最神秘破壞行動」的國際懸案終於揭開了最後面紗。從意大利里米尼酒店的家庭度假到波羅的海海底的精密爆破,從「仙女座號」帆船上的DNA樣本到烏克蘭外交車輛掩護的邊境監控畫面,一個完整的證據鏈條正在形成,將這起震撼國際的破壞案從「個人行為」推向了「國家行動」的認定邊緣。

經過近三年深入調查,德國聯邦警察、聯邦刑事警察局和聯邦檢察院確認,這支由7名烏克蘭公民組成的專業團隊不僅分工明確、技能互補,更關鍵的是,多項鐵證指向他們獲得了烏克蘭國家層級的直接支持。從「假名真護照」的官方簽發到外交豁免車輛的逃脫掩護,「可信否認」的空間已經徹底崩塌。

七人突擊隊完整輪廓:軍情背景與專業分工

核心成員身份與專業配置

德國當局調查確認,這支北溪爆破突擊隊由7名烏克蘭公民組成,人員配置體現了軍事行動的標準編制:指揮協調、技術專家、執行人員的三層結構,每個環節都有專業人員負責。

謝爾蓋·庫茲涅佐夫(Serhii K.) – 49歲,行動總協調人兼指揮官。英媒披露其曾任職烏克蘭特勤局(SBU)並在陸軍特種部隊服役,這種雙重軍情背景為整個行動的高度專業性和保密性提供了核心解釋。8月21日在意大利里米尼與家人度假時被捕,目前否認所有指控並拒絕引渡。

敖德薩船長 – 來自烏克蘭敖德薩,被認定為「經驗極其豐富的帆船運動員」。德國警方通過比對其申請荷蘭簽證時留下的指紋鎖定身份,負責「仙女座號」的精確航行和海上作業協調。

瓦萊里婭(Valeria) – 女性潛水員,來自基輔私人潛水學校,烏克蘭104米深潛紀錄保持者。這一驚人的深潛能力完全符合在80米深海底安放炸藥的技術要求,是整個水下作業的關鍵技術保障。

弗謝沃洛德(Vsevolod) – 已於2024年12月在烏克蘭東部戰鬥中陣亡。關鍵細節是他曾在德國聯邦國防軍接受軍事訓練,這一背景進一步證實了團隊成員的專業軍事技能來源。

弗拉基米爾(Vladimir) – 專業潛水員,因呂根島超速罰單照片被辨認身份。後在德國請求逮捕時,通過烏克蘭駐波蘭軍事武官的外交車輛成功逃脫,成為國家支持的關鍵證據。

爆炸物專家 – 負責軍用級炸藥的選擇、配置和精確部署,確保能有效破壞北溪管線的堅固結構。

第四名潛水員 – 輔助水下作業執行,與其他潛水員共同完成海底爆炸物安置任務。

目前,德國當局已對其中六人發出逮捕令,第七人弗謝沃洛德因戰死不在追捕之列。

「仙女座號」:未被清理的決定性證據庫

船隻證據的技術突破

德國聯邦刑事警察局專家在「仙女座號」帆船上發現的證據,構成了整個案件最堅實的技術基礎。這艘從德國羅斯托克港租借的帆船,於2022年9月6日出海航行至丹麥博恩霍爾姆島附近,在約80米深的海底完成爆炸物安置任務。

關鍵證據包括:

生物識別證據 – 船上發現多個嫌疑人的DNA樣本和指紋,為身份確認提供科學依據。特別是敖德薩船長的指紋,與其申請荷蘭簽證時的記錄完全吻合。

爆炸物化學證據 – 專家檢出烈性炸藥殘留物,經比對與瑞典方面在管道爆炸殘骸上發現的炸藥成分完全一致,形成完整的物證鏈條。

行動軌跡證據 – 船隻航行記錄、GPS定位數據等技術資料,完整還原了從出發到作業點的具體路線。

德國調查人員表示,由於行動後船隻「既沒有被徹底清潔,也未被再次出租」,大量關鍵證據得以完整保存,成為破案的決定性因素。這種疏漏可能反映了行動人員對歐洲司法調查能力的低估,或是時間緊迫下的操作失誤。

國家支持的鐵證:從「假名真護照」到外交掩護

官方參與的無可辯駁證據

隨著調查深入,德國當局發現的證據越來越明確地指向烏克蘭國家層級的直接支持,使「親烏團體個人行為」的說法變得難以維持。

「假名真護照」:國家機構的核心參與

最關鍵的證據是突擊隊成員使用的特殊旅行證件。調查顯示,團隊成員穿越波蘭進入德國時,使用的是「真實的烏克蘭護照,但護照上的姓名卻是偽造的」。

這種由官方機構簽發但載入虛假身份的證件,在情報界被稱為「深度掩護證件」,製作和簽發需要國家情報機構的直接參與。德國調查人員認為,這強烈暗示嫌疑人「在國家機構中有高級別的協助者」,否則普通人幾乎不可能獲得此類官方證件。

外交車輛掩護:最直接的國家行為證據

更為直接且無可辯駁的證據來自弗拉基米爾的逃脫過程。當德國鎖定他並請求波蘭協助逮捕時,波蘭當局「將逮捕請求擱置數日」。在這個關鍵窗口期,弗拉基米爾成功逃脫。

邊境監控照片顯示,他乘坐的是烏克蘭駐波蘭軍事武官的外交車輛越境返回烏克蘭。外交車輛享有外交豁免權,其使用必須經過高層授權。一名被德國通緝的嫌疑人能夠使用外交車輛逃脫,這幾乎是烏克蘭官方直接參與和提供庇護的「實錘」證據。

情報預警與高層涉案:完整指揮鏈浮現

美國情報部門的事前警告

案件的複雜性還體現在西方情報部門的事前知情。根據已披露信息:

2022年夏天,美國中央情報局就波羅的海管道可能遭襲向德國發出警告。

2022年6月,美國獲悉烏克蘭有襲擊北溪管道的具體計劃,這份情報基於烏克蘭內部消息來源,並與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分享。

關鍵細節是,美國中情局通過中間人向時任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轉達華盛頓反對這樣的行動。然而,行動最終仍然執行,表明烏克蘭方面選擇無視美國反對。

烏克蘭高層的指揮責任

8月27日最新報導指出,行動的幕後主使是前烏克蘭情報人員羅曼·切爾文斯基(Roman Chervinsky),雖然本人否認,但更重要的指控是:時任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事先批准了這次突擊行動

如果這一指控屬實,將意味著北溪爆炸案具有完整的指揮鏈條:從前情報官員的具體策劃,到軍方最高層的正式批准,再到專業突擊隊的精確執行,形成了完整的國家行動體系。

各方反應與地緣政治震盪

德國政府的政治困境

面對不斷浮現的確鑿證據,德國政府發現自己處於前所未有的尷尬位置。據報導,德國正面臨「棘手的政治問題」,總理府「傾向於表現得好像這只是一起聞所未聞的破壞行為」,因為承認烏克蘭官方參與「不符合當下的政治圖景」。

這種政治考量反映了歐洲在支持烏克蘭抗俄與維護法治原則之間的深刻矛盾。承認烏克蘭官方策劃攻擊歐洲關鍵基礎設施,將對援烏政策的政治基礎構成嚴重挑戰。

俄羅斯要求真相披露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第一副代表波利揚斯基表示,德國掌握的信息比披露的要多,希望德方不要掩蓋真相。俄方認為歐洲主導的調查正朝錯誤方向發展,目的是「將罪責從真正的幕後黑手身上轉移開」。

北歐國家的早期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丹麥和瑞典在認定這是蓄意破壞行為後,於2024年2月就結束了各自調查,未確定任何嫌疑人。這一舉動當時就引發質疑,現在看來可能反映了政治考量對司法調查的影響。

現代混合戰爭的新範式

「可信否認」策略的徹底失敗

北溪案最初被西方媒體歸因於「親烏克蘭團體」,試圖維持「可信否認」的敘事空間。然而,隨著七人突擊隊軍情背景、「假名真護照」、外交車輛掩護等證據浮現,這種否認空間已徹底崩塌。

小團隊大影響的戰略威脅

案件揭示了現代混合戰爭的核心特徵:7個專業人員成功癱瘓連接兩大洲的重要能源動脈,其戰略影響遠超傳統軍事行動。這種模式的危險性在於成本相對較低、政治風險相對可控,但戰略破壞力巨大。

國際基礎設施安全的系統性挑戰

北溪案將推動全球對關鍵基礎設施保護的根本性重新思考,包括:更嚴格的人員背景審查制度、更先進的海底監控技術、更緊密的國際情報合作機制。

三個關鍵未解問題

儘管證據鏈已基本完整,但仍有關鍵問題待解:

1. 最高決策層的參與程度 扎盧日內背後是否還有更高政治層級的授意?這將直接影響案件的最終定性。

2. 完整資源鏈的司法證實 軍用級爆炸物獲取、行動資金來源、後勤支援體系能否形成法庭可採信的完整證據鏈?

3. 西方盟友關係的重新校準 在確鑿證據面前,美國和歐洲將如何平衡對烏支持與法治原則?這可能重塑整個跨大西洋關係。

從海底謎團到地緣政治重構

隨著北溪爆炸案七名烏克蘭籍突擊隊成員身份全貌曝光和國家支持鐵證浮現,這起「冷戰後最神秘的破壞行動」已從技術謎團演變為地緣政治重構的催化劑。從「仙女座號」上的DNA樣本到外交車輛掩護的邊境監控,從「假名真護照」的官方簽發到美國情報部門的事前警告,一個完整的證據鏈條不僅揭示了行動的專業性和組織性,更重要的是暴露了現代混合戰爭中國家責任與個人行為界線的徹底模糊。

這起案件的最終處理方式,將為未來類似複雜國際事件提供重要先例,也將深刻影響國際社會對混合威脅的認知和應對策略。在法治原則與政治現實的尖銳衝突中,在盟友忠誠與主權尊嚴的微妙平衡中,北溪案正在重新定義21世紀國際關係的複雜邊界。

無論最終司法結果如何,這起從海底謎團到完整真相的演變過程,已經永久改變了我們對現代衝突形態、國際合作邊界和關鍵基礎設施安全的理解。觀View將持續關注這一重大國際事件的後續發展,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中,堅持對真相的追求和對複雜性的深度理解。

📖 延伸閱讀:觀View北溪爆炸案深度報導系列

第一篇:軍情背景首次曝光

北溪爆炸案震撼突破:烏籍嫌犯軍情背景曝光,國家責任界線模糊

當英國天空新聞網披露北溪案關鍵嫌犯Serhii K.曾任職烏克蘭特勤局並在特種部隊服役時,這起震撼國際社會近三年的神秘事件突然獲得了全新的解讀維度。從度假酒店的意外暴露到軍事情報背景的震撼曝光,一名具備專業軍事情報背景的協調人參與,不僅解釋了行動的高度專業性,更將國家責任與個人行為的界線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模糊地帶。

核心看點:

  • 特勤局經歷如何解釋行動的專業性
  • 特種部隊履歷與水下作戰技術要求的完美匹配
  • 服役狀態的關鍵時間點對案件定性的決定性影響
  • 烏克蘭政府面臨的多重外交困境

第二篇:地緣政治深度觀察

觀View深度觀察|北溪爆炸案的多重解讀:從海底謎團到地緣政治新範式

從司法突破的三重意義到現代衝突形態的深刻演變,這篇深度分析全面解讀了北溪案對國際關係格局的深遠影響。當一次逮捕背後隱藏著複雜的地緣政治博弈,我們需要透過司法證據的稜鏡,重新審視這起震驚世界的事件。

核心觀點:

  • 司法突破如何重塑國際社會對此案性質的認知
  • 現代混合戰爭中「非對稱戰爭的新維度」
  • 技術能力擴散對國際安全治理的挑戰
  • 歐洲司法一體化在處理複雜案件中的成功實踐
  • 資訊戰與敘事權的激烈爭奪

三篇報導構成觀View對北溪爆炸案的完整分析框架:從個案突破到背景解讀,再到完整真相的全面呈現,為讀者提供了這起21世紀最神秘國際事件的深度理解。

📡 觀View – 用深度觀察解讀複雜世界


本文系guanview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 ARTICLE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